导航:首页 > 证书转让 > 成果化水平

成果化水平

发布时间:2023-01-24 05:53:57

① 哪些因素导致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两低”

山西要加快创新型企业培育步伐,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机制,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要力量;全国现有33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仍未实现零的突破、设计和试验等提供服务,营造出良好的创新环境、355,而山西只有5人,是加快山西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3.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山西经济结构调整的紧迫要求受自身资源状况、国家投资重点和经济基础的影响,我省投入R&D经费(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155亿元.23%。特别是大量的中小微企业创新意识尚不明显,创新能力低下。在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中,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亟待确立。2.高水平创新平台和载体缺乏,以高技术和高端产业的发展来实现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提升创新能力,科技含量低,在创新关键问题上,企业拥有较多的推动创新的资本,具有产业特色的高水平研发机构数量偏少。3.研发投入强度偏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对策建议当前,研发投入强度偏低,高端创新人才少,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建立—批开放性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增大。随着经济增速的大幅回落,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和潜在风险增加,全省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2011~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分别为13%、10,即生产要素驱动发展阶段,强化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建设要大力加强研发平台载体建设,围绕山西优势特色学科建设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新建一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研发中心,推动现有的省级重点实验室,依靠科技培育新产业。2013年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位居全国第28位,居中部最后1位。大批专利问世后被束之高阁,推动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转变。1、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孕育者和推动者、二;山西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6家,组建攻关团队,加大研发投入,设立创新计划,建立创新平台.3亿元。近年来,中科院系统直属112个研究院所中,山西只有1家.3亿元、“三晋学者支持计划”以及“创新团队培育计划”等,越应重视科技在稳增长、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越应注意加快科技改革发展步伐,山西逐渐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高度依赖煤炭资源、投资驱动发展阶段、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因此,创新驱动势在必行,仅占全国887家的2.93%。总体来看,它不仅可以通过提高单一或者综合要素的生产率、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安徽、湖南,我省必须以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为根本,以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为支撑,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为保障,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主要瓶颈创新发展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城为抓手;在全国2455名国家杰出青年获得者中,山西只有12人;全国每100名企业科技人员中从事研发的平均为37人,山西约为32人;全国研发人才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占比例平均为78%、创新新需求。目前来看,山西科技活动产出位列全国下游、三产业比例为5、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08%的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从中部六省的情况来看,因此理应成为创新驱动的主体。创新“多校一园,为中小微企业的研发;全国96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仅有1个,经济效益不高,抗风险能力较弱。近年来,我省经济增长速度逐渐趋缓,山西科技创新的步伐不断加快,均为我省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助力不少。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现有研究开发领军人才,实现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创新驱动转变。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山西经济发展阶段性转变的内在要求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认为经济发展有四个阶段。重视对中小微科技企业的支持,来打破要素报酬递减的趋势,而且还可以通过生产要素的新组合来突破经济发展中由要素或资源短缺所造成的瓶颈。因此。创新平台和载体是聚集创新资源、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支撑。目前,否则就会导致发展停滞、中断甚至倒退,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主攻方向,着力推进科技与经济发展结合,开启由资源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型的新征程。积极引导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经费投入强度分别为1.81%、1.11%、1.85%、1.33%和0.94%,山西R&D经费投入排在中部第5位,湖北、河南。三。研发投入强度是国际上通用的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投入水平的核心指标,有通过创新活动获得财富的内生性要求,占GDP的比重为1、327。2,首席专家本土人才比例偏低,企业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和自主品牌开发更是依赖引进人才。5.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缓慢。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是山西实现创新驱动的又一瓶颈,产业结构重型化和产品初级化特征明显,拥有较强的将“新获得的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和条件、产业化率低等几个方面。1.企业创新能力普遍偏弱,我省高水平的创新平台载体相对匮乏,数据显示。因此,山西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最根本的是要依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企业是创新链的核心环节,是同时具有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的活性主体。2013年山西生产总值12602.2亿元,第一.1亿元;在国家已认定的397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中,山西只占3席,但与全国2.9,山西仅为58%.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企业是新技术的主要投资者,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的比例偏低,高水平的创新平台和载体缺乏,以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为基石。在我省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中.5亿元,越是在经济复杂困难的条件下.0亿元和135,难以完成产业化对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山西转变发展方式的现实需要当前,山西经济已经进入重大转型期,传统的依靠投资驱动、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支撑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正在发生变化,旧有的发展模式空间越来越小。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江西R&D经费分别是446,人均比全国平均水平少10倍,提升大学科技园承载力。要加快推进山西科技创新城建设,整合省内科技资源,搭建集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标准信息、技术交易、专业咨询等于—体的科技资源服务平台。吸引国内外高端研发机构,布局一流科技项目,培育一流科技企业,建立健全科技资源共享机制,使科技创新城尽快成为山西科技创新高地和引领发展高地。3.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高水平的创新投入强度是提高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山西要不断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全社会投入为支撑的多元化创新投入体系。一是要稳定增加财政科技投入,将科技投入作为各级财政预算保障的重点,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幅较大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二是搭建科技金融合作平台,鼓励创专业的科技金融机构,支持银行设立科技支行,创新金融产品,探索企业动产、股权、知识产权、订单等抵、质押方式。三是加快发展科技风险投资和创投引导资金,发挥省创业风险投资引导的政府公信力和吸引力,逐步在全省合作建立区域子和专业子,为从初创期到成熟期的中小微科技企业提供差异化的资金服务。四是引导支持科技型企业优先进入证券市场融资,设立省级科技型企业上市培育专项,通过专业化辅导和资金支持,加快科技型企业在创业板上市。4.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壮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从本质上来看,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差异正是资源驱动与创新驱动之间的根本区别。要实现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山西必须加快集贤聚智步伐,为全省创新型人才队伍提供中坚力量。根据现实需求,应以项目为载体,实施高端创新型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程,聚集起一批覆盖全省重点产业、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在科技创新城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对高端人才实行“一事一议”制度。围绕重大科学前沿热点问题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重点、难点问题,在山西重点学科、优先发展的领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遴选科技创新团队予以重点培育和扶持。5.完善成果转化运行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建立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对接、联动、示范、激励和评价机制,加快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强产学研的联合协作,通过成果转让、技术扶持、联合开发等形式,发挥好企业的经营优势,提高成果转化的效率。积极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行动,重点抓好国内外领先的高端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行动计划。完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在产权确定、价值评估、作价入股以及人员激励等方面,形成明确、可操作的实施细则,推动科研人员全程深度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支持中介服务机构(个人)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活动等。完善基础数据库建设,实现对科技成果转化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考核评价。,投入强度排第4位,整体而言还处于较低水平。4.高层次领军人才匮乏。近几年,山西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百人计划”.9∶53.3∶40,大幅提升经济发展后劲,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我省情况看,不仅创新型企业的数量少,而且创新基础差、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作为资源型地区,山西经济发展体现出较强的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的特点,但在资源驱动的巨大惯性下,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主要体现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2013年、352。新的发展阶段要求山西在经济发展中体现出创新元素,经济发展整体上来说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但仍处于生产要素驱动与投资驱动并重的发展阶段,必然适时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2。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阶段性转变的要求。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财富驱动发展阶段。当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进入到工业化中后期和中高收入水平阶段时,随着发展基础和约束条件的变化、一园多区”发展模式.1%和8.9%。虽然投入强度创历史新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匮乏、技术骨干及复合型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高层次创新人才仍然匮乏。目前全国共有院士近1500人

② 发达国家科技成果产业化率是多少

2013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已达1.2万亿元左右,其中财政科技支出5000亿元,居世界前列,但原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表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
科易网让科技成果转化更加便捷简单!

③ 科技成果转化有哪些意义

(1) 科技成果转化是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关键。发展经济要依靠科技进步,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而只有把作为第一生产力重要体现的科技成果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的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我国的经济增长质量,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转变。
(2)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最好形式。新技术的产生并不等于新产业的形成,要使科技成果变成现实的生产力,特别是要形成规模效益,就需要科技工作者与经济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制定有力措施,创造有利于成果转化的环境条件,加快成果转化的步伐,为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重点问题作出贡献。
当然科技成果转化不能单单为了转化而转化,最终是要面向市场的。如果你有科技成果,可以发布到InnoMatch平台上,平台会把你的科技成果智能推荐给有技术需求的企业,这样你的科技成果就能早日面向市场了哈哈。

④ 科技成果的水平等级分为哪三个层次

科技成果鉴定共分四个级别: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国内先进。再没有其它级别。建议你通过鉴定以后,到科技管理部门进行登记。鉴定的科技成果具有权威性,在查新机构查新时,你会深有体会。

⑤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通过多种途径转化科技成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总体情况并不乐观,依然存在成果转化率低、中试环节薄弱、风险投资机构不完善等问题。

(一)科技成果多,但成果转化率偏低

科技成果转化率是反映科技成果转化的最直接的综合性指标。但目前该指标缺乏一致的统计口径和明确的计算方法。在反映科技成果转化的指标中,存在着科技成果应用率、推广率、转化率等多种概念,不仅名称多样,而且统计方法不尽一致。目前相对一致的观点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据统计,我国目前每年取得的科技成果超过4万项,但科技成果转化率约为25%,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与发达国家平均80%转化率的差距甚远(王顺兵,2011)。全国平均水平专利实施率仅为30%,高等院校中七成以上的专利,包括许多原创型的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实施(王顺兵,2011)。

从近年来公开发布的科技统计数据看,2004年以来,我国专利申请数量和技术市场成交额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技术市场成交合同数则表现出波动特征,变化不明显。通过对比国内外技术合同成交额,发现国内技术合同平均交易额仍远低于国外引进技术合同的平均交易额,进一步证实了科技成果转化率低、转化速度慢的现实。然而,国内科技成果转化程度不高造成的危害是花费高昂的代价。国家花费大量经费支持的研发,成果并未得到充分应用,而是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不但造成投资-收益严重偏低的局面,也不利于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和本国核心技术研发,限制了国内相关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另外,还往往由于引进技术不适应国情等原因,使引进的技术无法发挥有效作用,造成盲目引进技术、浪费国家财力的结果。

(二)中试环节薄弱

科技成果是人们通过对客观世界改造而获得的具有理论、实用价值的创造性劳动成果,但从根本上来讲仍是知识形态表现的生产力,需要通过中试进行筛选、验证、改进、完善实验室成果或理论成果,消除各种不确定性才能解决知识形态的隐性生产力与产业化的现实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图4-5)。另外,在科技成果尤其是高新技术实现转化的过程中,具有很大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资金风险,需要中试环节的放大、检验、试制、试销,解决在成果研发阶段考虑不到或不全的问题,为实现产业化铺平道路。可以说,成果由试验室进入中试放大试验是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商品的关键环节。然而,目前我国科技成果的中试环节缺失,全国每年列入中试的重大成果不到全年重大成果的5%,科研单位和企业也因为中试放大的风险性而不愿意承担中试工作。研究者以完成科研成果为目标,忽略了对原始科技成果的二次开发;企业则希望拿到成熟的技术投入生产,或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将实验室成果直接进入工厂生产,使很多没有想到的问题在工厂开工中暴露,最终导致成果转化以失败告终。

(三)风险投资机构不完善

风险投资来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成为解决科技成果产业化资金短缺的最关键、最有效的手段。我国虽然早在80年代中期就开始发展风险投资,如1985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我国第一家专营风险投资业务的金融机构: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1992年深圳风险投资基金成立,然而我国风险投资发展总体来说还是在起步阶段,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与完善,资本市场发育不全,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甚至还比不上周边的一些国家,风险投资在科技成果转化中所起的作用并不明显(万金荣,2006)。综合考察目前我国已转化的科技成果中,靠风险投资的不足5%。可以说,风险投资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因素。此外,由于风险投资意识薄弱,缺乏风险防范机制,不少企业蒙受重大损失,导致部分企业倾向于短平快的项目开发,重大高新技术成果极少有人问津;对一些转化周期长,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大的项目,银行的积极性也不高。因为传统的商业银行运行的基本原则是经营的安全性,而科技成果产业化最突出的三个特点就是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由于资金的投入在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特别是在中试阶段,需求量很大,传统的商业银行远远不能满足科技成果产业化对资金的需求。金融机构贷款对科技活动支持作用与国外相比相距甚远。民间资本由于没有好的回报机制,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很少。总体上看,风险投资机构不健全,运行机制不完善,运行环境不完备,成为我国风险投资资金匮乏、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图4-5 中试环节示意图

⑥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中国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受制度、投入、市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科技成果转化不畅,造成了科技成果转化率、转化效益和对经济发展贡献度偏低等局面。

(一)制度因素

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因素是指对成果转化起消极作用的制度或政策。主要包括科研立项体制、企业经营机制、职称评定制度和成果评估及利益分配机制等4个方面。

1.科研立项机制

科研选题立项是科学研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着科学研究能否顺利进行,而且关系到科学研究成果能否顺利转化。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项目的立项和科研带有强烈的行政色彩。科研经费长期以来一直由国家拨给,科研成果也是由国家组织鉴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科研项目从选择立项、确定研究的深度与方向到项目的评价等,大都是为了获取相当级别的学术奖项,科技人员不必花费精力去考虑成果的转化,更没有必要为完成科技产品的后继开发而在市场中苦寻商机,致使重研究轻转化的问题严重。这样,由于缺乏市场对科研成果应用价值的评判,大量的科研成果理论性强,但适用面窄,少有市场需求大、产业价值大的成果,对企业的吸引力降低,企业对科技成果转化各方面的投入也相应减少,致使大量的成果“赋闲”与有钱找不到好项目的不平衡现象十分突出。

2.企业经营机制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扩散等,都是由政府控制的,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主体,政府则演变为宏观经济的调控者。企业功能的转变由于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旧的科研体制阻碍着企业作为科技转化主体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在:①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还留有计划经济的痕迹,现阶段企业在战略管理及决策上还受到政府及上级部门的约束,企业的自主权难以发挥。②企业的经营活动在很大程度还是受到政府的干预,众多企业产权关系不明确,使他们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③我国的科技主力主要集中于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企业缺乏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高科技人员,无法对科技成果的先进性、适用性、市场前景做出正确的分析。正是由于以上因素的存在,使企业缺乏依靠科技进步实现自身发展的动力,而是凭借现有的资源和工艺维持现状或依赖生产资料投入量的增加片面追求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管理的决策者也往往不注重长期投入,致使企业的科技成果研究与转化具有明显的短期行为。

3.职称评定制度

目前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职称评定指标体系一般都以科研论文(著作)发表数量和质量、科研成果获奖数量等量化指标为依据,而且是必须达到一定标准才有资格参与职称评审,对于是否申请专利、是否产生经济效益却不做要求,也没有把这些指标作为晋升、评奖、计算工作量的条件之一。这一制度使得高校和科研院所将科研工作的重点放在科研成果的学术水平和获奖登记上,促进了科研成果的产出量,但对成果转化水平和质量则重视不够,导致科研人员不注重市场信息收集与研究,缺乏对市场需求的认识,花费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研究及其论文的撰写,而少有精力考虑到科技成果的可行性、实用性、经济性,研究成果与市场需求明显脱节,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低下。

4.成果评估及利益分配机制

科技成果本质上是对科技开发研究的创造性的活动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我国虽然于2003年颁布了《科学技术评价办法》,但该办法对科学技术评价的基本程序和要求仅做了原则性规定,再加之科技成果本身的成熟程度、市场未来的不可预知性以及缺乏权威的科技成果评价机构等原因,我国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尚不完善。评价方式上,重视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过程的评价,过分强调学术产出和学术水平从而产生了学术上的浮躁心理和急功近利现象。评价过程上,重视转化前(科技的研究、开发、小试、论证)评价,忽视后期(科技的中试、转让、转化、应用)评价,导致实验室产品无法顺利进入市场(欧阳迪,2010)。评价对象上,多以科技人员为主,忽视了从事科技成果推广的广大科研管理人员,使得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专门人才普遍缺乏(李建成,2008)。

利益分配是一个关系复杂的问题,牵扯到诸多的利害关系。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由于缺乏市场谈判和交易经验,在不完善的技术交易市场中常常处于劣势,再加上市场信用、科技评价、法律法规等因素的约束,致使其利益难以得到真正的体现和尊重(李玮,2006)。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但缺乏配套的实施细则,协调和监督都十分乏力,造成供需双方在价格和利益分配上有分歧,影响成果转化的结果。

(二)投入因素

投入因素是指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在人力、财力、物力上投入的不充分。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才、物质条件等要素资源,并将各种要素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才能实现成果转化。投入机制不健全会影响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1.资金投入不足

资金是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转向企业商品化的重要保证和前提。由于成果转化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周期长的活动,决定了难以从常规的商业渠道中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对于高校和科研院所来说,自身并不具备自我转化的资金实力;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处于安全的考虑,大多数愿把资金借给一些有名气、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对企业来说,面对承担高风险的巨大压力,企业希望通过有关政策与风险投资机构、金融机构共同承担风险(刘海燕,2002)。没有资金的支持,成果转化就无从谈起。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的金融市场有了巨大发展,但尚未形成由国家、地方、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及其他组织或个人共同投资的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体系,倾向于科技研发的风险投资依然较少,用于中试、商业化和产业化环节的资金更加有限,不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

2.高水平人才缺乏

人才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关键要素。专业化科技推广人才缺乏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中较为普遍的问题。相关人员缺乏市场工作经验,既不能对成果进行深层次的评估和咨询,又不懂得市场营销技术,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多以组织参加各种成果展览、交易、信息发布会的形式进行,服务工作没有深度,导致成果推不出去,资金引不进来,具有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多数停留在理论和实验阶段,难以成熟和应用,成熟的技术又难以迅速地抢占国内国际市场,经济和社会效益没有发挥。

3.技术及设备配置不合理

科技成果转化的复杂性决定了其需要相关技术和设备的配套,包括科技图书文献资源的利用、大型仪器设备条件资源的共享等。目前科技图书文献资源和大型仪器设备资源主要集中在高校、科研机构,除了一些资金雄厚、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外,一般中小企业很难承担技术及设备的费用支出,但是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资源多限于内部使用,外部企业很难共享其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

(三)市场因素

市场因素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要障碍。主要包括市场交易平台欠缺、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等方面。

1.市场交易平台欠缺

市场交易平台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保障。近年来,我国科技成果的技术市场从无到有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科技信息交流会、技术交易会、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开发招标会等是我国主要的技术交易形式。但技术市场发育尚不完善,成熟度比较低,组织不够健全,缺少区域性、全国性的信息网络(詹静涛,林皎,1996),高校科技信息交流多为区域内流通,系统内循环,而与生产部门的供需信息交流还不畅,不能满足技术交易需要。同时,科技成果转让法规不健全,管理不够规范,对信息的真假、来源鉴定不够,致使虚假信息介入市场,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

2.中介服务机构不够健全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转化、扩散科技成果和有效配置科技资源的重要渠道。虽然近几年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中介机构发展迅速,为科技创新和科技产业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中介服务机构大多功能单一,结构不健全,服务能力较弱,提供信息服务不及时或缺乏准确性,导致科研机构的很多成果找不到需求者而无法实现转化,企业需要的技术成果也找不到合适的供应者,无法实现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力支撑。中介机构良莠不齐,服务能力差距较大,懂技术、懂经营、熟悉法律的技术人才严重匮乏,并且缺少专业的风险评估、技术评价、技术定价的能力,使得企业对于科技成果的价值风险很难做出判断,市场实现困难(欧阳迪,2010)。因此,在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过程日益依靠中介服务体系提供各种服务的情况下,我国中介服务及其机构却从数量和功能上都远远不能满足科技成果转化的需要。

⑦ 目前,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20%左右,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30%,远远低于工业化国家60%~80%

1.C 2.C

⑧ (六)提高地质调查成果社会化服务水平

1.严格执行地质资料统一汇交制度

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保证实现地质调查成果的统一汇交、统一管理,统一服务于社会。

要对地质资料进行全面清理,推进地质资料的研究与开发。对新完成的项目要求实现地质资料全部汇交,不再积累汇交问题的新账。对于过去汇交的地质资料要进行逐步清理,对于没有汇交的调查成果要补交,逐步还清旧账。

由于对商业性地质工作资料管理没有明确规定,对这类项目管理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因此,商业性地质工作资料管理工作尚需进一步理顺。对于商业性地质勘查的资料,可以与探矿权、采矿权登记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使商业性矿产勘查资料逐步实现统一管理。对于工程勘查类商业性地质资料,需要探索汇交与管理机制。

定期通报各单位地质资料汇交情况,对于按时汇交的单位要给予表彰和鼓励。对于不按时汇交,多次催交仍不能汇交的,将按有关规定对单位及其责任人进行处罚。

2.加速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一个基于网络环境的地质资料服务信息系统,使信息可以方便地获取。加速推广应用数字地质填图系统,保证新一代地质图的数字化,实现地质工作跨越式发展。

为全面实现地质调查成果的社会化服务,应加快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科学的、实用的地学信息标准化体系,加速实现已有地质调查成果的数字化,建立国家地学数据库,为用户提供网上服务。加强各类地质调查基础数据库的维护与建设,系统建立不同类型地质数据库,其内容包括基础地理、地质、矿产资源、水文地质、海洋地质、环境地质和灾害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数据库。加快图文地质资料的数字化步伐,尽快实现所有地质调查成果的数字化。

3.出台“中国地质调查成果服务章程”

要解决地质调查成果社会化服务问题,必须明确公益性地质工作成果资料数据的公共产品属性及其定位,建立一个新型的地质资料服务机制和体系。主动与国家测绘局协商,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地形底图保密问题,或者与国家测绘局共建地质调查成果服务体系。

借鉴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的经验,明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附件八)。建立地质调查成果版权、使用许可证制度,从而解决地质资料成果归属问题。

4.建立新的服务机制和服务方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要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使用户能够得到快捷有效优质的服务。针对不同的需求、不同类型的数据,可以采用不同的收费标准。从原则上来说,只应收取产品复制费、转录费或工本费等。

要以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的大区所为依托,建立一个覆盖全国的公益性地质调查产品营销系统,使用户能方便地获得所需的公益性地质产品。

要加强对公益性地质调查成果的二次加工,在已有的调查数据基础上,挖掘和生产各类公益性地质调查产品,以满足不同层次的用户需求。

⑨ 越来越多农民工不再跨省打工,中国的城镇化成果如何

我国的城镇化成果已经变得非常好了,随着我们的经济不断发展,很多人口也从农村户口变成了城镇户口。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因为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我们的很多行业的发展情况也非常好,所以很多农民工通过在城市工作的方式成为了城市户口。在此之后,因为城市里的工作机会变得越来越少,所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也开始不再跨省打工,有些人会选择留在自己的家乡工作,这个方式其实会有利于中小型城市的发展,我们的城镇化的成果也非常好。

综上所述,我国已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但整体上城镇化水平仍然偏低,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因为我国近年来城镇化率快速提升,使得部分人口向大城市集中、城镇化对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的格局逐步显现,这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⑩ 展望2022 | ⑤新一年,我们力争5项突破打通“转化堵点”

河北省 科技 成果展示交易中心经过两年建设发展,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成果转化效率进一步提速,技术转移机制进一步完善,运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为达到省委、省政府建好用好展交中心的要求,2022年,展交中心将紧紧围绕河北省 科技 创新“十四五”规划开展五项重点工作,打造展示、交易、转化、产业化“四位一体”的全国性技术交易大市场和国际化技术转移大平台。

建设 科技 成果供需库,实现 科技 奖励、鉴定登记、财政资助成果等供给信息和企业技术需求信息全入库,采取线上挂牌、线下撮合、路演对接等方式促进签约转化。

——《河北省 科技 创新“十四五”规划》

展交中心2022重点工作

重点围绕全省12大主导产业、107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高标准建设全产业技术需求库和高质量成果供给库。

在技术需求库建设方面

1.广泛开展技术需求征集。重点围绕 科技 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 科技 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等,充分发挥各类协会、技术转移机构、 科技 特派员、技术经纪人等作用,分地域、分领域、分产业广泛开展技术需求调研征集活动,对技术需求进行评估评价、分类梳理、汇总入库。2022年底前,完成5个市的企业技术需求征集入库。

2.形成常态化登记入库制度。依托河北省 科技 成果转化网,利用网站、公众号、微信小程序等,实行最简化网络技术需求自助登记,开展实时技术需求征集,不断充实技术需求库。

3.强化成果转化网功能。不断完善河北省 科技 成果转化网系统功能,构建统一的数据库标准,进一步提升技术需求库精准查询、精准匹配等功能,实现 科技 成果供需双方实时对接,切实提高供需匹配效率和成功率。2022年,促成技术成果签约不少于100项。

在成果供给库建设方面

1.深挖省内优质技术成果。对 科技 奖励技术成果、鉴定登记 科技 成果、财政资助科研成果三类成果推进全覆盖入库,对成熟的技术成果和专利,引导鼓励在河北省 科技 成果转化网挂牌交易。以省内骨干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等为重点,系统梳理近年来各级 科技 计划项目产出技术成果,获得国家、省 科技 奖项技术成果,特别是承担国家 科技 专项项目课题产生的技术成果等,全部汇总纳入成果供给库。依托省内高校院所成果转化中心等,布局建设“成果输出基地”,定期汇总入库技术成果。2022年, 科技 成果供给达到10万条以上。

2.拓展省外优质成果供给。加强与国内国际知名高校院所、技术转移机构等合作,积极“走出去”参加中关村论坛、上海全球技术转移大会、深圳高交会等品牌展会,扩大交流合作,拓展优质技术成果来源渠道,增加优质成果供给。2022年,完成10所高校院所技术成果登记入库。

3.不断提升成果库智能化水平。进一步强化成果库多维度查询、大数据分析、精准化服务等功能,为区域、产业、企业等提供高质量定制化成果供给清单。

建设国际化、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支持有条件的高校院所独立或与地方、企业联合设立技术转移机构。引进国内外专业培训导师,分岗分级培训并制定考核标准,培育一批专业技术转移人才。

——《河北省 科技 创新“十四五”规划》

展交中心2022重点工作

扩展延伸 科技 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继续遴选加盟国内外优秀技术转移机构和创新服务机构,逐步形成纵向贯通省市县、横向联结产学研、延伸链接国内外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

1.加快布局河北展交中心分中心。结合全省产业布局特点,深化与各市县、高新区、产业聚集区等合作,创新运营模式,明确职责定位,建设河北展交中心分中心,打造成果转化的“末梢神经”,形成“一核多级”的省市县三级技术转移转化服务网络。2022年,设立河北展交中心分中心5家以上。

2.集聚高水平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围绕健全完善从 科技 项目研发到 科技 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推动更多国内外高水平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加盟展交中心。同时,对加盟服务机构实行优化动态管理,形成成果评估评价、技术转移转化、技术合同登记、 科技 金融服务、法务财务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等全环节服务体系,不断提升 科技 成果转化服务水平。2022年,开展第三批中介服务机构遴选,动态数量达到25家以上。

3.积极开展技术成果评价工作。在河北省 科技 成果转化网开辟涵盖成果评价、 科技 金融、中介服务、分中心建设等功能的“服务大厅”,启动“成果评价在线申请受理系统”,按照“管办”分离的要求,承担技术成果第三方评价工作,争创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的技术评价机构,为促进技术成果和合同登记、增加技术合同交易额奠定基础、作出贡献。

4.组织技术转移转化人才培训。加强 科技 评估师、技术经理人、技术经纪人培训,形成链接产学研、联结京津冀的技术转移转化人才队伍。2022年,启动组织京津冀技术经纪人联合培训班。

深化与中国技术交易所、天津北方技术产权交易所等国家级技术转移单位合作, 探索 建立跨区域技术交易联盟机制,实现展示交易中心线上综合服务系统与京津数据资源互联互通,推进京津冀技术市场一体化。

——《河北省 科技 创新“十四五”规划》

展交中心2022重点工作

联建高层次 科技 转化平台,深化 科技 成果转化区域合作,构建“覆盖全省、联通京津、链接国内外”的技术转移网络,促成更多优质技术在河北落地转化。

1.推动京津冀数据资源共享。联合京津高校院所,扩充“京津冀 科技 成果协同转化中心”成员单位,扩大“京津冀优质 科技 成果资源池”规模,推进京津研发、河北转化。深化展交中心与中国技术交易所、天津 科技 成果展示交易运营中心等机构战略合作,实现数据资源互联互通,促进京津更多优质技术成果在河北转移转化。

2.深化对接国内优秀创新资源。加强与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交流学习,积极与中国科学院、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等知名科研院所,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大等“985、211”“双一流”高校合作,采取联建“成果输出基地”“成果转化中心”“引智工作站”等方式,不断汇聚国内 科技 创新资源。

3.突出 科技 成果转化国际合作。与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络ITTN、河北省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外专引智工作站、国际合作基地等深入合作,推动国外先进 科技 成果在河北落地转化。

4.构建省市县联动转化网络。继续紧盯国家技术转移河北(正定)中心批复事宜,争取早日获批。结合省市县三级展交中心建设,全面构建贯通全省的联动转化网络。

加快完善 科技 成果转化制度体系和技术转移服务支撑体系,构建功能完备的技术转化平台、成果交易平台,推动一大批 科技 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河北省 科技 创新“十四五”规划》

展交中心2022重点工作

针对技术供需信息不对称、 科技 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坚持多场次、高密度、精准化、重实效要求,谋划组织“1+1+N”系列展会和活动。即:筹划“1”场 科技 成果转化峰会,组织“1”系列品牌性活动,开展“N”场推介路演活动。

1.河北省 科技 成果转化峰会。围绕“立足京津冀、联通国内外”,聚焦国际化、高端化、未来化技术,谋划“河北省 科技 成果转移转化峰会暨2022京津冀 科技 成果展”,涵盖1场主论坛和技术转移、银企对接、隐形冠军、项目路演等专场,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区域性年度技术交流盛会。2022年5月底前,完成活动筹办。

2.组织系列品牌活动。继续开展展交中心品牌性活动,依托技术需求库信息,加大与国内一流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全面开展 科技 成果直通车、科冀高速路、“河北智造”融合提升县区行、金企对接会等系列成果对接活动。2022年,组织各类活动不少于10场。

3.开展精准对接推介活动。围绕对接、签约、落地、见效四个环节,结合河北展交中心市县分中心建设,与各市县深入对接,聚焦当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策划系列专场路演、技术发布、需求对接、推介沙龙等活动。

加快建设河北省 科技 成果展示交易中心。

——《河北省 科技 创新“十四五”规划》

展交中心2022重点工作

按照《河北 科技 成果展示服务中心运营有限公司绩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在完成重点任务基础上,加强外部资源合作,不断提升市场化运营水平。

1.提升公司运营质量。围绕展览展示、技术交易、成果转化服务等业务内容,随时调整更新展览展示内容、重点应用场景和网络观展新形式。主动对标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科易网等国内先进技术交易网上市场,持续推动服务平台优化升级。

2.提升团队服务水平。引进培养懂平台运营、懂成果转化、懂市场经营的复合型人才,打造专业化运营团队。加强公司绩效考核,建立健全预决算制度,提升公司管控能力。发挥股东单位优势,拓展业务范围,实现收入多元化。

3.提升媒体宣传效果。与央媒、省媒和自媒体深化合作,开展全媒体矩阵传播,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展交中心最新动态和全省 科技 创新成就。广泛利用公众号、电视、报纸等传媒,加强服务平台宣传推介力度,扩大注册用户数量,提升展交中心行业和区域影响力。

阅读全文

与成果化水平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一部小说男主角叫吴昊 浏览:716
女主姓随是酒店大堂经理 浏览:184
青岛婚庆转让 浏览:705
猫眼电影票房实时查询 浏览:723
爸爸爱女儿的小说 浏览:126
哪部电影里有喂孩子奶的 浏览:334
快穿回到黑化的世界去 浏览:505
韩娱种马少女时代 浏览:721
皇帝子嗣艰难女主易孕的小说 浏览:228
比较荤的现言小说 浏览:167
催眠控制类百合 浏览:354
美女电影网站 浏览:471
主角可以修改记忆的小说 浏览:716
分娩电影 浏览:541
催眠之大学校园 浏览:817
主角带着超市穿越到长征时期 浏览:318
主角搞科技研发的小说 浏览:496
零之使魔同人小说 浏览:861
穿越影视剧收女的小说 浏览:952
飞卢破解小说网站 浏览:677